当前位置:  动态   >>  动态详情 返回上一页 返回上一页

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21~2022)

发布者:心潪心发布时间:2023-04-06


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21~2022)
062409e1b732439daa8fdf3c5f380caf.png

    心理咨询工作者心理健康素养高于其他人群,各类人群心理健康素养水平有待提高。

    日前,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的国民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发布了《2021~2022年心理健康素养调查报告》。该报告从学术的视角关注和分析了我国2021-2022年青少年、老年人、中小学教师和心理咨询工作者四类人群的心理健康素养状况。

心理健康素养是指人们综合运用心理健康知识、技能和态度, 保持和促进心理健康的能力。提升心理健康素养,有利于人们正确认识心理健康,有效识别心理疾病,主动获取心理健康信息,愿意向心理健康专业人员寻求帮助,以及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维护和促进心理健康。

我国《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提出了“到2030年,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提升到30%”的目标。其中,心理健康素养水平是指使用国家卫健委指标监测工具判断的心理健康素养达标,即:在一定区域人群中心理健康素养达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计算公式为: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心理健康素养达标人数/被调查人数)×100%。

      2021~2022年,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国民心理健康发展评估中心联合多方机构和单位,使用国民心理健康素养问卷,分别对青少年、老年、中小学教师与心理咨询工作者群体的心理健康素养进行了调查。主要考察了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健康意识、积极心态、心理疾病识别、专业求助态度和心理疾病的病耻感等方面。

      调查结果显示,青少年、老年、中小学教师和心理咨询工作者群体心理健康素养水平分别为6.4%、7.6%、15.8%和50.7%。具体分析发现,心理健康素养水平存在显著的群体差异,其中青少年、中小学教师和心理咨询工作者群体女性心理健康素养水平高于男性;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水平高于小学生;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素养水平年龄增长而呈下降趋势,30岁及以下心理咨询工作者的心理健康素养水平低于更高年龄段的。农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素养水平低于城市老年人。学历低的老年人、教师和心理咨询工作者,以及经济收入低的老年人,心理健康素养水平也更低。

      调查还报告了不同群体的心理疾病识别能力。结果显示,青少年、老年、中小学教师和心理咨询工作者群体的抑郁障碍识别率分别为12.3%、24.7%、29.7%和72.3%,社交焦虑障碍识别率分别为73.8%、55.4%、84.9%和95.4%。抑郁障碍和社交焦虑障碍的识别率指调查对象在相应题目中根据抑郁和社交焦虑的典型症状能够正确识别出来这是抑郁症或社交焦虑障碍的百分比。人们的识别率越高,代表心理疾病识别能力越好,有利于心理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康复效果也更好。

       总体来说,青少年、老年人和中小学教师群体虽具备一定基础的心理健康素养。但是距离2030年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提升到30%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心理咨询工作者的心理健康素养水平明显高于普通居民,符合人们对心理健康专业人员的预期,但也存在着部分知识理解存在误区等短板。启示我们要面对不同群体的状况,实施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01
促进青少年不同发展阶段心理健康素养的发展

     报告中指出,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水平从小学到初中,初中到高中,呈现出显著提升的趋势,对心理疾病的病耻感也得到了改善。这种趋势与来自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密不可分,是提升心理健康素养的重要基础。

     但是,青少年对抑郁障碍的识别较低,并且没有随着学段的提高而提升。青少年处于抑郁障碍的高发期,当他们无法识别抑郁障碍时,常会把抑郁症状看成压力或生活问题来对待,从而导致延误治疗,延误时间越长,康复就越困难。这需要引起我们的警惕。还有,青少年的积极心态随着学段升高而得分也降低了,这提示我们要关注初、高中生的积极心理健康素养的改善,帮助他们面对困境时保持积极的心态。

02
引导社会经济地位偏低的老年人获得心理健康素养资源

     报告中指出,老年人心理健康素养水平存在着显著的经济收入差异和学历差异,学历越低,经济收入越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也越差。社会经济地位低也是心理健康水平的负性影响因素,需要更多的心理健康服务资源投向社会经济地位低的老年人群体,帮助他们树立心理健康的科学观念,及早预防、识别以及治疗心理疾病,将更有益于提升心理健康。

03
加快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素养提升进程

     报告中指出,教师群体的心理健康素养的功能不仅在于维护和提升自身的心理健康,还承担着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素养,改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责任。而调查中教师的心理健康素养无论是总达标率,还是各维度得分,均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抑郁识别率仅为29.7%,意味着有70.0%以上的中小学教师难以识别出自己、或者学生的抑郁状态。

04
改善心理咨询工作者心理健康素养的薄弱成分

     报告中指出,心理咨询工作者群体作为从事心理健康工作的专业人员,数据结果与社会预期相符。但是超过四分之一的心理咨询工作者正确识别来访者的抑郁症状困难,达到心理咨询工作者的胜任力要求还有差距,特别是年龄较轻、学历较低的心理咨询工作者,更需加强专业学习,努力提高专业水平。